五月的广州匆匆进入酷暑,人们都在加速追逐着自己的生活、工作和事业。在白云区沙太路一个创意园区,一家入驻不久的助残类公益组织——广州市合木残障公益创新中心,活跃其间的残障伙伴们在这块接近两万平方米的土地上也在进行着自己的努力。
“残障”和“公益”并不等同于“苦情”和“怜悯”。过去的时间里,广州市合木残障公益创新中心带动服务支持的残障伙伴,在这里打造可持续的视障咖啡师主营咖啡店、举办公益融合嘉年华一起“high”……他们和园区逐渐融为善意的共同体,大家逐渐开始以“社区邻里”的概念,学习如何作为普通人互助成长,学会享受生命和创造价值。
也是在这里,“助残公益”的传统理念正在发生转变——助残的关键不仅是让残障群体感受到社会的关爱,或完成一个周期性的服务项目指标,更是要实现残健共融,必定要跳出“残障”看世界,由此,公益组织的价值恰恰在于创造条件和机会,帮助个体跨越障碍和标签,在经过漫长的心智成长后,作为一个普通人,重新看待自己和社会的关系。
活动现场
创意园区里的盛大嘉年华让公益做主
“24小时不打烊书店”“糖水铺”“生活潮流品牌”“可持续好物”“运动时装”“手心咖啡”“文创”“香水”“手工品”“美妆”……5月下旬,园区内,一场连续两天,从白天到晚上与众不同的嘉年华吸引了园区内乃至周边居民驻足“帮衬”。实际上,创意园区开办创意市集或公共空间举办嘉年华活动并不少见,但这场嘉年华有些特别,这里聚集了一批广州年轻人喜欢的创意品牌,数十家来自全市不同地区的商家品牌参与其中。在这数十个摊位中,大多数摊主并非商家员工,而是残障伙伴。这一天,他们短暂成为各大商店品牌的代销员,而销售所得,或按比例,或悉数捐出,用于助残公益项目。此外,“残障青年自由TALK”“‘最难唱的情歌’沉浸式主题音乐会”“‘情绪的流动’奇异工作坊”“共生舞蹈”“《社恐扎扎跳之他乡遇故鸡》插画展”……各种各样的主题活动穿插在连续两天的嘉年华活动中,既为引流,传递正向理念,也为助残公益项目筹款。
市集现场
每一个摊位都有“友好店铺提示”的标记,这样即使摊主有身体部分机能造成的客观障碍,也同样可以实现正常的沟通,此外,还有志愿者陪伴视障人士逛摊,提供口述服务。
“公益”和“融合”成了一个创意园区盛大嘉年华的主导。实际上,这正是一种不再将公益和商业割裂和独立,而是深度融合,并视残障伙伴为普通人,给予信任主导全局的嘉年华,无论是对于公益慈善组织、商业机构或是创意园区都是一次崭新的探索。当这一件事情发生时,意味着每一个人都要跳出偏见,重新审视并接受一个个体的价值。在组织者看来,这本身就是公益组织需要破解的难题,“助残本义,就是让伙伴不再局限于标签,打开意识,开展自己的生活。”
视障伙伴的即兴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