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丹萍文并摄
“这个是荷花的花冠,这个是莲蓬,中间这些小点点是毛刺……”来自北京市东城区板厂小学四年级的许京尧向记者介绍画作。和常见的绘画作品不同,许京尧的画中清晰标注着荷花各部位的名称以及植物介绍。同在四年级就读的李芊煜画的是蒲公英,“我觉得它小小的,很美。”李芊煜家的鹦鹉很爱吃蒲公英叶子,她常常要去路边寻找,对这种植物十分了解,她在画里,对蒲公英的每个部位都进行了“放大”描绘,并标注名称介绍。
许京尧和李芊煜采取的记录方式叫“自然笔记”,即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记录下对自然的认识、体会和感悟,这是当下较为流行的一种自然教育方式。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园立方合作伙伴——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的龙潭西湖公园,举办了一场以“自然笔记”为主题的自然教育科普活动。东城区板厂小学的学生们走出教室,深入自然,通过实地观察,学习知识。
“自然笔记”课结束后,北京市东城区板厂小学的师生们与中国青年报IP形象青小豹在龙潭西湖活动现场合影。
给孩子们上这堂“自然笔记”课的,是北京树行途生态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课研部教师毕晓泉,她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自然笔记的作品展现的是视、听、嗅、味、触感受后记录下来的翔实结果,创作的过程带有探究性质。学生不论是在观察还是在探究原理时,都要保持严谨。“在绘画时要尽可能看到什么就画什么,不可过于随意或卡通化”。毕晓泉认为,孩子们科学测量、翔实记录,以一种较为轻松的方式促进了“五育”并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记者注)。
“自然笔记让人们对于平时习以为常的事物多了一份关注,在观察与记录中,不知不觉地拉近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它有助于锻炼孩子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养成严谨、踏实的科学精神。”龙潭西湖公园管理处办公室主任马思桐说。